內容簡介
2008年美國國家書評會文學獎 傳記類首獎
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 for Autobiography
對我父親而言,過去是他人生最美好的停駐之處。
在那個遙遠的象限裡,生命的顏色依然能從孩童的純真目光中窺探而出。
伊拉克北方一處遙遠邊陲,一群庫德猶太人在偏僻的山麓地帶生存了近三千年,群山環繞、與世隔絕的環境讓他們一直保有耶穌在世時所說的語言——亞拉姆 語。他們大都不識字,與穆斯林和基督教徒在伊拉克北部的崇山峻嶺間毗鄰而居,和諧共處。約拿.薩巴爾就誕生在這群古以色列失落部族的後代子民之間。他在一 九四○年代外界的政治與族群紛爭打破群山屏障,讓故鄉原有的和諧一夕生變之後,克服所有艱難險阻,輾轉來到美國,成為受人景仰的語言學教授,致力保存自己 的民族語言及文化傳統。約拿的兒子雅瑞珥在洛杉磯出生長大,他討厭父親怪異的移民習性,逐漸與父親形同陌路,直到有一天自己的兒子來到人間,他才驚覺,自 己竟對家族的過往和血脈毫無所知;於是,他決定帶著父親,踏上家族當年的來時路,重返那座遙遠的河中之城——札胡……
《父親的失樂園》是一個家族四代歷經六十年,地域橫跨伊拉克、以色列、美國三地的的真實傳奇,也是一部關於包容與希望的生命寓言。雅瑞珥.薩巴爾在這 部一鳴驚人的處女作中,帶著父親重返家族原鄉,孕育古代文明的神祕搖籃,撼動當代世局的敏感戰區——伊拉克。在群山荒漠間的層層追尋過程中,他尋找的不僅 是家族的根源及父子關係的和解,更從回溯家族六十年間的嬗遞榮枯,帶引出人性的脆弱與堅強,族群及信仰間的和睦共容可能,以及少數族群為了保有本有文化所 受的試煉與悲歡。書中呈現的不單是中東地區文化歷史的長篇紀實,更是一則關於寬容、理解與希望的動人真實故事。
一部傳記、回憶錄,一部細膩重建、關於消失的人群與地域的歷史,情節如同小說般織就而成的傑出報導。
國際書評
.「一個偉大且深刻的故事,探究家庭與傳統在一個鮮為人知的文化中代表的意義。」—— 《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充滿詩意、激盪人心的新回憶錄……作者以不可思議的寬容與慈悲,寫下父親的動人故事。」—— 《世界猶太文摘》(World Jewish Digest)
.「感人肺腑、讓人驚嘆的故事,描繪出一個瀕臨死亡的古老語言,以及依然在其中若隱若現的生命之光。」—— 《華盛頓郵報圖書世界》(The Washington Post Book World)
.「優雅典麗,餘音繞樑。作者父親的人生同時也是一部深刻的歷史,一本精彩的語言學入門,和一則關於救贖的回憶。」—— 《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發人深省、扣人心弦之作。色彩斑斕、栩栩如生的人物在讀者眼前魚貫而過……薩巴爾家族共同喚醒過往的記憶,讓讀者隨之浪跡到書中浩瀚時空,細嘗箇中滋味。」—— 《Elle》雜誌
.「引人入勝的筆調描繪出一段啟迪心靈的奇妙之旅,橫跨文化、家族與記憶的種種藩籬。書中沿途風景強烈而懾人,將觸動所有讀者心田深處。」—— 《基督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無比出色,無法抗拒……故事內容饒富作者對敘事與細節的細膩著墨,但故事的核心仍是作者那顆熾熱的心。這位人子帶著滿心的愛,探索他與父親之間關係的深層意涵。」—— 《普洛維敦斯紀事報》(The Providence Journal )
.「大師般的敘事手法,讓人彷彿坐在營火邊,聽著庫德說書老人對聚精會神的村裡孩童講述傳說故事。這本書讓我們不禁盼望世上所有人父人子皆能動身探索自己的天堂。」—— 《紐約晨報》(am NewYork)
.「作者以動人的私密筆調,引領我們走入庫德斯坦猶太人的生活……書中文字如此精準且情感洋溢,讀者難以相信那些塵封舊事他竟未及親身經歷。」 —— 《哈達薩雜誌》(Hadassah Magazine)
.「這本書恐怕會讓你徹夜不眠……從第一個字開始,薩巴爾就讓讀者為之神魂顛倒……他描述的故事如此感人、撼人、驚人,讀者將不禁讚嘆人類心靈的無比韌性。」—— 《洛諾克時報》(The Roanoke Times)
.「他鉅細靡遺地揭示一個家族和民族的歷史……薩巴爾給了我們一個極為珍稀且寶貴的東西——一個關於家庭與傳承的寓言,值得永傳後世。」——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星級評論
....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雅瑞珥.薩巴爾 Ariel Sabar
美國布朗大學畢業。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史密森雜誌》、《哈潑雜誌》、《波士頓環球報》、《華盛頓月刊》;他同時也是《華盛頓人》編輯。薩巴爾目前任教於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創意寫作,並在多所大學開課,講授新聞報導及寫作法。
《父親的失樂園》為薩巴爾的首部著作,榮獲由九百名書評者組成的閱讀協會頒發的「美國國家書評獎」,同時也獲得禮拜場所圖書館協會頒發「羅達圖書獎」,表彰其文筆之優美及對心靈成長的卓越貢獻。除本書外,亦著有Heart of the City一書。
譯者介紹
目錄
引言
第一部.札胡
1. 名字的玄機
2. 河中之島
3. 一本亮晶晶的書
4. 爛玉米
5. 長輩的預謀
6. 染布師傅的兒子
7. 拇指小姑娘
8. 女人的用處
9. 向先知禱告
10. 一步路也不白走
11. 失落在亞述的大地上
12. 與天使說話
13. 猶太人原本就是阿拉伯人
14. 加號和減號
15. 高山是我們唯一的朋友
16. 僵在巴格達
17. 吊刑
18. 讓哈吉說話吧!
19. 這次實在幫不上忙
20. 去他媽的書
21. 讓我的族人走吧
22. 合宜的文明程度
23. 上帝自有安排
24. 伊拉克郵票
第二部.以色列
25. 親吻大地
26. 猶太會堂都在哪裡?
27. 赫茨爾的大鬍子
28. 你是庫德人?
29. 我們可是全札胡最棒的
30. 約翰.薩維治
31. 夢遊走出窗外
32. 人類的兄弟情
33. 黃金做的女人
第三部.亞拉姆語
34. 我們的話
35. 分裂句型
36. 全世界都屬於上帝
37. 妳的het和ayin跑哪去了?
38. 揚棄自身傳統的泉源
39. 流散與救贖
40. 對活生生的方言進行系統性描述
41. 奔向他鄉
第四部.耶魯
42. 輓歌的語言
43. 直落深井
44. 傳道任務
45. 一支紀念蠟燭
46. 他們可是國王?
47. 猶如奇幻仙境
第五部.父親與我
48. 失去聲音
49. 哈布爾河上的好萊塢
50. 彌賽亞來了
51. 聖約
第六部.歸鄉
52. 札胡水長流
53. 時光之旅
54. 哈布爾河
55. 親吻你兒子們的眼睛
56. 土耳其糖果或約旦杏仁
57. 天堂賜予的禮物
58. 追尋親人的鬼魂
59. 恐怕會出亂子
60. 問題很棘手
61. 瀕臨崩潰
62. 「那個猶太女孩還活著」
63. 真假莫辨
第七部.不是尾聲
內容試閱
50. 彌賽亞來了 Coming of the Messiah
我是蜜黎雅莎芙塔(savta,奶奶)的長孫,也是她孫子輩裡最早結婚的一個。可 是當我在二○○一年、也就是那篇文章刊出後大約一年前往耶路撒冷時,距離我上次 見到她已過了十四年。
美國的親友都勸我和梅格延後這趟行程。在我們出發前幾個星期之間,阿拉伯和 以色列的衝突到達頂點,美國媒體上滿是驚悚的報導和血腥照片。後來我覺得我的擔 心有點蠢,畢竟我不是以色列人刻板印象中那種神經兮兮的美國人吧?此外,我們還 有一個非常專業的嚮導:那年夏天,我父親也在耶路撒冷,準備在一場學術研討會上 發表論文。
我們抵達以色列後第三天,一名自殺炸彈客在耶路撒冷市中心一家披薩連鎖店內 引爆一顆裝滿鐵釘的炸彈,造成十五人死亡,其中七人是兒童。
「我們別再出門了,」梅格說。 於是,我們不上館子也不去觀光景點,每天晚上都跟蜜黎雅莎芙塔一起度過。 我父親在耶路撒冷的高級住宅區雷哈維雅租下一層公寓,這個區就是他母親多年前到希伯來大學教授家打掃的地方。我們每晚都會以和蜜黎雅從前工作路線相反的方 向,從雷哈維雅徒步走往她在卡塔蒙的住處。她目前在這個住了半個世紀的庫德人城區裡的住所是一間一房一廳的小公寓,位在一幢多數房客都是銀髮老人的樓房裡。
第一個夜裡,我們爬上燈光昏暗的樓梯,看到蜜黎雅坐在沙發上沉思。我欠身在 她頭上親了一下,將她嬌小脆弱的身體抱進懷裡。她抬頭看我,眼裡閃爍著溫暖的光 芒,那個奇妙的樂音隨即從她口裡流瀉而出:她說起亞拉姆語。她說的每個字詞似乎 都以深沉的喉音展開,再以哀怨的長母音結束,彷彿義大利語與阿拉伯語交織而成的 小調。「她在為我們祝福嗎?」我問父親。我從來沒能了解她在喃喃說些什麼,對我而 言,那些如歌般的神祕語句一直就像古代象形文字的口述版本。
「不是,」父親回道,「她是說,她不敢相信你真的來了。她看到你走進來的時候 說了一句『彌賽亞來了』。」
我忍住哽咽,試著微笑。
一個彌賽亞回來救贖她的族人。我差點就完全忘了我的 族人!十四年來,我和奶奶只說過幾句話。我回到洛杉磯老家時,父親會把話筒交給 我,接著我就會透過噼啪作響的電話線路,隔著十個小時的時差,聽她以亞拉姆語說 出一串祝福話。「你就穿插幾句『阿門』吧,」父親說,「這樣她會很高興。」那時, 我乖乖說了阿門,然後繼續過我的生活。
事實上,我並非唯一容易忽略奶奶的人。她沉默寡言,也不願意加入公寓大樓裡 其他老太太的閒言閒語。這裡有三個老太婆閒話特別多,她們老愛坐在大門口附近的 長椅上,斜眼看著那些訪客來來往往的鄰居;我父親懷疑她們的眼神不懷好意。
我們到奶奶住處時,有些鄰居會來和父親打招呼,順道認識我太太,但他們在進 出之間幾乎連對駝著背躲在角落的奶奶點個頭都沒有。她早已精通消失在人群中的藝 術。有一天晚上,我們帶了晚餐過去,那是姑姑準備的安息日前夜大餐,但奶奶拒絕 跟我們一道吃。她坐在陽台邊一張小椅子上,那裡大概是整層公寓裡距離餐桌最遠的 地方。
「拜託,請她來一起吃,」梅格懇求我。
「不必多此一舉,」一位姑姑說,「她不會過來的。」 奶奶身體已經非常孱弱,無法再下廚烹煮她拿手的庫德葡萄葉飯捲、熱起士扁餡餅、庫貝酸湯等招牌菜,但她還是堅持遵守等大家都吃完她才吃的傳統。只有等到所 有人都離開餐桌後,她才會從剩菜中盛一小盤東西吃。
*** *** ***...
留言列表